倾盆的雨水凶狠地抽打着我们那间小小的教室
发布日期:2025/6/24 19:01:08 访问次数:5107
暴雨在深夜的山坳里疯狂肆虐,轰鸣的雷声仿佛就在耳畔炸裂,倾盆的雨水凶狠地抽打着我们那间小小的教室,脆弱的屋顶在风雨中簌簌发抖,雨水不断渗透下来,在屋角汇成浑浊的水洼。我的目光死死盯住讲台上那块简陋的黑板,它早已斑驳不堪,却承载着所有知识的重量,也承载着我和孩子们沉甸甸的希望。
我名为苏远,大学毕业那年,我放弃了城市里令人艳羡的工作,毅然决定来到这山海之间的偏远角落,当一名教师。我依然记得初到时,眼前学校的情景:教室墙壁斑驳,土屑时不时簌簌掉落,窗户纸多处破损,风一吹过便呜呜作响。学生们端坐在简陋的桌椅后,眼神中交织着好奇、羞怯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。其中,一个名叫小石头的孩子尤其引人注目,他总坐在角落,眼神锐利而倔强,如同山间一块棱角分明、不驯的石头。后来我才知晓,他的父母远走打工,只剩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。
那天,我正讲解课文时,小石头突然站起来,狠狠地将课本摔在地上,声音里满是不耐烦:“学这些有啥用?能当饭吃?能让我爹娘回来?”他的质问像一块冰凉的石头投入了平静的湖面,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,所有孩子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脸上,灼热又胆怯。
我深深吸了一口气,俯身捡起那本沾了尘土的课本,轻轻掸去灰尘。放学后,我踏着蜿蜒的山径,来到小石头家那低矮的土屋。昏暗的油灯下,他奶奶正费力地搓着玉米粒。我还没开口,老人却已先道了歉,声音喑哑:“苏老师,娃不懂事,您别往心里去。我们山里人,命贱得像石头缝里的草,可石头缝里,也能长出青苔不是?”她粗糙的手轻轻抚过我的掌心,像一块被风雨打磨得温润的山石,传递着一种沉甸甸的坚韧。临走,她硬是把几个还温热的煮鸡蛋塞进我手里,那温度,烫着我的心。
次日清晨,我惊异地发现,教室那扇破损最厉害的窗户,竟被一张硬纸板仔细地糊上了。讲台上,小石头那本撕坏的课本,被粗糙的针脚笨拙地缝缀起来。小石头依然沉默地坐在角落,眼神却不再像刺,只偶尔抬起眼帘,目光与我的目光轻轻触碰一下,又迅速躲开,像清晨草叶上倏忽滑落的露珠。那天,当我在黑板上写下“未来”二字时,转身,竟撞见了小石头正用树枝在泥地上努力模仿着这两个字的笔画,一笔一划,歪歪扭扭,却无比用力。那瞬间,仿佛有一道微弱的电流穿过我的心脏——原来再坚硬的石头,也蕴藏着被春雨悄然唤醒的柔软生机。
然而,当我们的心刚刚靠近时,一场多年未遇的暴风雨骤然降临。那晚,我听见房梁在风雨中发出沉闷而危险的呻吟,如同受伤野兽的哀鸣。我立刻抓起手电筒,不顾一切地冲向教室。推开门,风雨裹挟着寒意扑面而来,屋顶的茅草正在狂风的撕扯下纷飞。突然,“咔嚓”一声巨响,屋顶一角坍塌了,泥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,直直冲向讲台,冲向那块象征我们所有努力的黑板!
“不行!”这个念头如闪电般劈开混沌。我猛地扑向黑板,用整个身体死死护住它,任凭冰冷的泥水冲刷着我的后背和头顶,那沉重的冲击几乎令我窒息。泥水冰冷刺骨,混杂着土腥味灌进我的口鼻,我却咬紧牙关,双臂如铁箍般环抱着黑板——这方寸之地,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垒砌的、通向山外世界唯一一座脆弱的桥梁,我绝不能任它倾颓于风雨!
风雨终于疲惫地止歇。清晨,当第一缕微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,我浑身泥泞地站在狼藉的教室里,看着那块被我护住的黑板,它虽伤痕累累,字迹却奇迹般未被冲毁,如同劫后余生倔强的标记。我心中酸涩与茫然交织,仿佛被水浸透的纸,几乎要撑不住自身重量。这时,教室门口突然响起一片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。
小石头第一个冲进来,身后跟着一群孩子。他们小小的身影在晨光熹微的门口显得那么单薄,却异常坚定。小石头手里紧攥着一个豁了口的搪瓷盆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:“老师!我们来修教室!”其他孩子也纷纷举起手中五花八门的家什——破旧的铁桶,洗得发白的塑料盆,甚至还有家里腌咸菜的大瓦罐。他们稚嫩却无比认真的声音在空旷破败的教室里此起彼伏地响起:“老师,用我的盆!”“还有我的桶!”……那一张张沾着泥点的小脸,在微明的晨光里,竟如沾满晨露的野花,闪烁着令人心颤的生机。
那一刻,我喉头猛地被热流堵住,几乎哽咽。我蹲下身,指尖轻轻拂过黑板下方那道积着浅浅泥水的粉笔槽,那里沉淀着无数日子留下的、无法被雨水冲刷干净的粉笔灰——这不仅是知识的痕迹,更是我们共同跋涉过的时光印痕。
我们开始了艰难的重建。小石头不知从哪里搬来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,用袖口使劲擦了又擦,仰起头,眼睛亮得惊人:“老师,新的‘黑板’!您接着教我们写字吧!”阳光终于挣脱了云层的束缚,慷慨地洒落下来,照亮了孩子们沾满泥巴却无比专注的脸庞,照亮了小石头手中那块简陋的石板,也照亮了教室地上那斑驳的水痕——它们无声蜿蜒,仿佛在泥泞中执拗地描摹着一条通往远方的路径。
我接过小石头递来的半截粉笔,手指微微颤抖着。在那块粗糙却坚实的石板上,我再次一笔一划,用力写下两个大字:“未来”。粉笔灰簌簌落下,字迹深深嵌入石板的纹理。孩子们围拢过来,一个个伸出沾着泥土的小手,争先恐后地触摸着那温热的字痕,指尖划过石面,发出细微而坚定的声响。
小石头奶奶那句朴素如山石的话,此刻在我心中激荡起巨大的回响:“石头缝里,也能长出青苔。”——是的,纵然生于贫瘠石缝,纵然栉风沐雨,只要灵魂深处那簇向光而生的火苗不熄,便能在嶙峋之地,活出属于自己的、生生不息的碧绿青痕。山海无言,深情如磐,托举着我们共同仰望的未来,正从这方风雨洗礼过的石板上,从孩子们被希望擦亮的眼眸里,倔强地生根发芽,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,无声而磅礴地生长开去。